网上车讯--汽车新闻资讯,新车上市,导购,评测,汽车后市场资讯

您想知道的汽车资讯
都在这里

星纪元ES对比小米SU7,谁才是新能源安全的天花板?

更新时间:2025-11-11 21:57 点击: 来源:厂商

对于新能源车而言,自燃问题始终是用户最关注的安全痛点。相比燃油车3-5分钟的自燃处置窗口期,新能源车自燃的黄金逃生时间不足1分钟,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前不久,成都小米SU7的自燃事件再次将新能源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。今天,我们聚焦安全本质,从电安全到主被动防护,全面对比星纪元ES与小米SU7,看看到底哪款车的安全配置更经得起考验。

高标准,严要求,电池防护是生死防线

作为新能源安全的核心,电安全直接决定了碰撞事故中的生存几率。星纪元ES是行业首个新能源汽车电安全NESTA认证的车型,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安全防护。其电池上壳体采用高强度复合玻璃纤维非金属材料,下护板采用超高强度钢材热成型工艺制成,抗机械冲击能力达国标60倍。即便在碰撞发生时,车辆也能够在碰撞2ms内断开供电,确保电池不起火、不失压、不冒烟。同时,E-CALL救援系统也能在碰撞后1分钟内快速响应定位,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。此外,电池包具备IP68级别防水性能,全面守护极端环境下的用车安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星纪元ES纯电以优异表现通过国家级严苛测试,荣获GB 38031—2025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强制性认证,被誉为 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”。同时整车也以“零热失控”成绩通过同标准热扩散测试认证,树立了三电安全新标杆。

相比而言,小米SU7的电安全也十分优秀。电池包防护达到14层物理防护,7.8㎡的冷却面积搭配165片气凝胶,号称能在55℃高温下做到“无明火、无热蔓延”。并配备行业首创的电芯倒置技术,旨在将电池泄压阀倒置,以便在电池热失控时,高压气体能排向地面,避免进入车内引发火灾。然而,在实际应用中,这一设计并未能完全发挥其预期效果,仍有待更多场景验证。

真材实料,全方位防护体系见真章

在主被动安全配置上,两款车型均展现出高水准,但在细节与系统融合上存在差异。

被动安全方面,采用笼式太空舱2.0高性能车身结构,全车高强度钢铝达到88%,车身扭转刚度46000N.m/deg,标配7个安全气囊,侧气帘保压时间长达7秒,防护面积领先同级。小米SU7同样不甘示弱,车身高强度材料占比90.1%,扭转刚度高达51000N·m/deg,同样配备7气囊,被动安全基础扎实。

主动安全方面,星纪元ES配备30项主动安全功能,为整车提供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安全防护,尽可能规避事故的发生,包括前向、侧向、后向、高速行车、低速泊车、夜晚等各种用车场景。更值得称道的是其主被动安全融合技术,能通过ADAS系统在碰撞前2秒提前介入,主动调整座椅、收紧安全带,将伤害风险降至最低。相比之下,小米SU7目前仅配备18项主动安全功能,在场景覆盖与系统联动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。

为充分验证车辆的安全性能,星纪元ES还成功挑战了行业首次的120km/h三车夹击对撞测试,试验难度超国标6.36倍。碰撞后乘员舱结构完整,A/B/C柱无失效,车门自动解锁,电池高压系统迅速断电,电池包无泄漏、无起火、无爆炸,以实力诠释“安全是最大的豪华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9月份,凭借全方位的硬核安全实力,成功获得欧洲ENCAP五星安全认证。

对于车辆安全而言,安全从来不是参数表的数字游戏,而是车企技术底蕴与责任感的试金石。星纪元ES凭借其在电安全领域的硬核认证、主被动系统的深度融合,以及极限测试中的稳定表现,展现出对驾乘安全的全维度守护。

免责声明: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官方微信公众号